钢铁业去产能目标超额完成上市钢企前三季盈
摘要: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不论是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还是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都是无可取代的。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不论是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还是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都是无可取代的。2017年作为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攻坚年份,行业内各项去产能措施正在逐步推进,取消地条钢、释放优质产能等政策陆续出台,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强调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本钱、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在政策推动和企业的努力下,今年钢铁行业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去产能取得显著成效、钢铁产量实现增长、消费逐步回暖、钢铁价格处于震荡上行阶段、钢企盈利水平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今年钢铁去产能
已逾额完成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应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稳步推动“三去一降一补”。这充分显示,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仍将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而去产能仍将延续进行。
日前,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处长徐文立表示,2017年是钢铁去产能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是钢铁去产能5000万吨,目前已经超额完成,而去年完成6500万吨的钢铁去产能。“10三五”的前两年,钢铁完成去产能已超过1.15亿吨,而“10三五”期间钢铁去产能的总体目标是1亿吨至1.5亿吨,距离上限目标还剩几千万吨的规模。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东、四川、云南、新疆12个省(区、市)和中央企业安排了粗钢压减计划。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已占全年目标任务的85%左右,全国已有广东、四川、云南 个省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除压缩多余产能外,今年打击“地条钢”也成了去产能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取缔了存在的“地条钢”企业。
今年5月份,工信部等部门在全国开展了取缔“地条钢”专项督查;7、8月份,相干部门又展开了专项抽查。工信部明确,地方政府是取消“地条钢”的主体,6月 0日后,若接到举报且违法违规行为属实,将对地方和企业严肃问责。在河北唐山,市县乡三级政府在完成“拉式”清查的基础上,逐级签订了承诺书和“状”,压实了监管;今后,哪一个区域再发现“地条钢”,有关人要接受党纪政纪处分。
另外,财政奖补资金也对地方政府推进去产能形成了一定鼓励作用。据了解,财政部对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会加大奖励或政策倾斜力度,以此鼓励地方政府主动作为。今年5月,财政部就对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9个地区,在安排正常奖补资金基础上给予了梯级奖补。逾额完成10%以上的,按逾额比例1.5倍给予奖补,奖补比例最高不超过 0%。
随着去产能的逐渐深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布局产生了一些变化。我国主要钢铁省份如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广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进展较快,钢铁行业整体北重南轻的格局略有改善,但整体变化不大。预计未来随着宝钢湛江一期、武钢防城港等重大沿海基地项目逐渐建成投产,华东钢铁产能不足的问题将有所改良,但西南和华南产能不足的问题还会延续。
另一方面,产能增速较慢。当前现有产能约在10亿吨左右,产能利用率逐渐恢复到80%水平。在当前钢材市场产业集中度不高且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下,主要产量计划依然是以销定产。同时非主要产钢区产能逐渐减少,产量逐步向主要城市集中趋势较为明确。整体上,传统钢铁大省依然增量较多,但由于河北、江苏两省的去产能任务较重,对其产量释放影响较大,产量增速较慢。
在推动去产能的过程中,还有一点需要清楚地看到,去产能并不是是“1棒子打死”,而是淘汰掉落后的产能,鼓励我国钢铁企业转型升级。钢铁行业的环保技术提升一直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点,10三五规划要求钢铁企业实施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推广运用和全面普及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全面完成烧结脱硫、干熄焦、高炉余压回收等改造,淘汰高炉煤气湿法除尘、转炉一次延期传统湿法除尘等高耗水工艺设备等。环保治理是长时间而复杂的进程,“2+26”城市秋冬季限产将成为中长期治理环境的主要操作方式,预计区域限产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钢铁行业环保水平将延续提升。
钢铁产量平稳
供需关系基本稳定
在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获得阶段性成功的同时,行业正在向健康良好的阶段发展,钢铁企业的产量也在逐渐回稳。
2017年9月份,钢铁行业PMI指数为5 .7%,连续五个月处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钢铁行业延续处于扩张状态,景气格局维持高位。主要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小幅下落,新定单指数、新出口定单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显著回落,产成品库存指数回升但仍处在50%以下的收缩区间。PMI显示,国内钢材市场在经过7、8月份持续超预期的表现之后,进入9月份整体旺季不旺,生产和需求表现都稳中趋缓,钢材出口保持低位,企业库存有所积累,原材料价格也从高位出现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月,我国生铁产量54614.12万吨,同比增长 .2%,增速同比提高 .5个百分点,增速较2017年1月份至6月份下滑0.2个百分点;粗钢产量6 87 .05万吨,同比增长6. %,增速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增速较2017年月提高1.7个百分点;钢材产量82986. 万吨,同比增长1.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增速较2017年月提高0.1个百分点。
而月份,全国的生铁、粗钢产量分别增长2.7 %和6.14%,如果市场需要,合规企业能有产能释放的潜力。粗钢企业增产4104万吨,钢材出口减少2814万吨,弥补了去除地条钢的供应缺口。个别区域出现供应偏紧属于正常现象。从前10个月运行情况看,供需关系基本稳定。
与多年前相比,现在钢铁企业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等要素成本均在大幅增加,钢铁企业是通过提升生产效力来化解本钱压力的。但提高效率需要技术投入,所有的投入都需要有一定的效益回报,价格上涨,既是对要素成本上升的回应,也是对技术投入的回应。
据目前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份,全国共生产粗钢6615.06万吨、生铁5488.26万吨、钢材8685.19万吨,其中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月报统计的重点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528 .97万吨、生铁4820.09万吨、钢材5066.8 万吨,分别占全国粗钢产量的79.88%、占全国生铁产量的87.8 %、占全国钢材产量的58. 4%。
钢材实际消费7.25亿吨
同比增长7.7%
在产量平稳回复的带动下,我国钢铁市场的消费与需求也在回升。
从宏观数据来看,作为钢材消耗主力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17年9月份继续保持增速稍微放缓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7年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5847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
其中,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达到8.1%,比月回落0.4个百分点,增速比2016年同期加快2. 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良好的韧性。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99652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比2016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增速较2017年上半年回落1. 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业表现抢眼,2017年月,公路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 75亿元,同比增长2 .9%,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55亿元,同比增长0.6%;水路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同比下落7. %;民航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0亿元,同比增长16.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一定比率的钢材需求增长。2017年月,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5.19亿吨,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中国钢材出口量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超过1亿吨后,2017年呈现出大幅下落的趋势。
2017年1月份至11月份,中国累计出口钢材698 万吨,同比下落 0.7%,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了29.7个百分点。1月当月,中国出口钢材5 5万吨,同比大幅下滑 4.1%,这是中国钢材出口量连续16个月出现同比下落,连续12个月呈现20%以上的大幅下降。
中国钢铁生产始终以满足内需为主,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主要下游用钢行业发展明显好于预期,拉动国内钢材整体需求量较快增长。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获得实质成效,国内钢材价格合理回升,是钢材出口大幅下落的主要原因。同时,深受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等因素影响,我国钢材出口贸易环境仍然严峻。
钢铁行业价值回归
钢材价格“涨声”一片
用一句话来形容2017年的钢铁行业,那便是——行业迎来了久违的价值回归,成材与原料走势分化,行业利润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甚至优于2008年。在一片“涨声”中,钢铁行业行将走过2017年。
2017年3季度,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震荡上行,整体处于高位。从平均水平看,今年前三季度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0.14点,同比上升46.92%,其中长材价格指数同比上升54.2 %,板材价格指数同比上升 9.98%。其中,二季度,国内钢材市场走势分化明显,线材、中板、冷轧板现货价格下跌,螺纹钢、热轧板价格保持上涨。
从吨钢毛利来看,螺纹钢7月至今平均吨钢毛利800元左右,远超上半年的471元;热卷钢7月至今平均吨钢毛利740元左右,较上半年高400元左右,已修复至2007年以来的阶段性高点。
从12月18日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钢材价格仍在小幅上涨。上海、广州、贵阳、西安等12个城市螺纹钢价格上涨元/吨,仅郑州、太原市场螺纹钢价格下跌50元/吨。4.75热轧板卷市场价格小幅上涨,上海、杭州、济南、广州、京津、成都、西安等19个市场价格上涨10—70元。20mm中厚板市场价格震荡偏强。
对今年钢铁价格的上涨,几近所有分析师人士都会先提到,一方面,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开始显现,去产能特别是“地条钢”的有效清除,使市场竞争回归良性,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各地环保限产对钢材供给产生了影响,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双双下落。
另外,原材料价格整体也处于上涨进程,其中钢坯、废钢价格大涨,进口矿价格明显回升,焦炭价格先跌后涨。但随着钢价延续大涨,钢企盈利仍在不断攀出新高。根据金联创的数据模型可以看出,目前各品种的盈利普遍超过千元,且当前各钢厂订货情况普遍较好,钢厂原材料库存也处于低位,对原料冬储积极性较高,因此后期原材料本钱整体将有所上涨。
还有一个重要缘由是,今年年中时,钢材贸易商和钢材需求企业正在开始陆续囤货。随着全球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普遍回升向好,各类固定资产投资也明显提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0677亿元,同比增长14.4%;第二产业投资127150亿元,增长 .4%;第三产业投资19958 亿元,增长11.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2058亿元,同比增长20.9%。而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9.4%。
建筑业和制造业的钢材需求,具有一定的范围性和长期性。当未来需求持续增加的预期取得确认以后,企业常常会提早增加对钢材的采购量,锁定生产成本,这就造成了当前市场上的钢材实现需求大幅增加,出现短时间供给偏紧的局面,从而推高钢材价格。
而钢材贸易商们由于遭到钢材价格上涨过快,和钢铁生产企业库存下降的影响,暂时还只是以贸易差价为主要经营活动。各大钢材贸易市场上还没有出现钢材贸易商们的大量囤货行为。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当前钢材市场上“存货紧缺”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需求企业增加对钢材的采购量,进一步制造了短期内的“供不应求”。
总而言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去库存”导向使得整体的库存水平压得较低,直接制约了钢材价格下跌空间。从政策层面看,当前仍有需求支持钢价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由于限产、限工等政策在不断影响生产过程和相应计划,特别在取暖季之后,前期受压抑的需求逐渐释放将再度出现短时间供需不平衡状态。
有分析称,预计2018年钢材价格走势将持续高位震荡,其中螺纹钢震荡空间在 元/吨,热轧震荡空间为 元/吨,但2018年震荡幅度可能较2017年收窄,稳定的价格波动区间是未来政策的主要引导方向,有利于钢铁行业以及下游各行业的良性发展,更刺激了企业的盈利。
钢企净利润普涨
低库存模式等成重要因素
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2017年1月份至9月份,全国钢铁行业范围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 544.7亿元,同比增长2 .10%,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27.19个百分点,增速较2017年月回落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达241 .40亿元,同比增长118.50%,增速较2016年同期回落15 .91个百分点,增速较2017年1月份至6月份提高22.12个百分点;行业内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达190.10亿元,同比减少48.20%,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9.87个百分点。
2017年前三季度,钢价保持高位运行,加上钢铁企业产销情势良好,综合影响下,钢铁行业销售收入累计持续高速增长。随着钢铁企业销售收入持续扩大,以及钢铁企业不断加强“降本增效”措施,加之铁矿石价格回落增大盈利空间,钢铁行业盈利能力持续回升,利润总额累计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鉴于当前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相较整个工业仍然偏低,预计利润高增长态势仍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以推动行业公道利润水平的恢复。
10月份,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进一步提升,到达4.69%,较2016年底提升2.06个百分点,供给侧改革带动钢铁行业销售利润取得较好修复,但目前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与其他工业相比,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而从库存来看,截至12月8日,全国钢材社会库存量为665.4万吨。虽然最近几年在钢贸商“低库存”的操作模式之下,钢材社会库存整体保持相对低位,但这一数值仍然比近6年来的平均值1202.9万吨还要低5 7.6万吨,而与201 年高峰值2079.6万吨相比,则少了1414.2万吨,降幅达68%,为近年来的新低。
同时,近两年铁矿石与钢铁价格保持公道价差,并没有削弱铁矿石企业的利润。相反,世界主要矿产企业2017财年利润都有大幅增长。钢铁行业效益明显改良,而钢铁下游主要制造业利润依然可观。如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2017年月份销售利润率为4.51%,比2016年同期提高了1.95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销售利润率5.09%,通用设备制造业销售利润率6. 6%,专用设备制造业销售利润率6. %,汽车制造业销售利润率8.06%,均高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表明钢材价格上升并没有大幅度挤压下游行业利润空间,钢铁行业赢利水平上升属于公道回归范畴。
从上市钢企的利润来看,2017前3季度钢铁行业净利润同比上涨400.90%, 4家上市公司中 1家同比上升,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同比上涨 94.60%,环比上涨1 1.00%。上市钢企盈利再创新高,除了受益行业本身景气度提升之外,上市公司普遍实行降本增效,外加过去几年钢企亏损严重,今年存在所得税的抵扣。
截至目前,已有11家上市钢企发布了2017年年报预告,其中,2家略增、1家扭亏、1家续亏、1家续盈,其余6家均预增。
从年报预告来看,三钢闽光(002110,股吧)仍旧独占鳌头,公司预计2017年1月份至12月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 1.18亿元至 5.8 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 6%-286%。对于事迹,公司称,2017年,国家供给侧改革持续推动,至6月底共取缔“地条钢”生产企业6 0多家,涉及产能1.4亿吨—1.6亿吨,8月底已提前完成了钢铁行业2017年去产能5000万吨的目标,改良了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恶性、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与经营效益,为公司取得良好事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专项行动,和在严格的环保督查等政策措施的大力推进下,预计钢材供给将减少、北材南下亦将得到抑制,福建钢材市场库存仍将处于较低水平,钢材价格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四季度公司的经营环境仍将较为有益。此外,公司始终贯穿落实精细管理与低成本战略,延续展开全流程降成本工作,加强全流程降本钱的考核管理,做到全工序、各环节、全员降成本,使得公司产品销售毛利全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除三钢闽光外,沙钢股份(002075,股吧)、永兴特钢(002756,股吧)、久立特材(002 18,股吧)、常宝股份(002478,股吧)和金洲管道(00244 ,股吧)等多家公司预计净利超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部份行业亏损大户在2017年实现了业绩大翻身。比较典型的就是ST华菱,公司12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2017年1月份至11月份,公司钢、材产量分别为1575万吨、1512万吨,已超过2016年全年产量。其中,11月份公司钢、材产量分别为155万吨、148万吨,钢材销量为148万吨。
此前,ST华菱三季报显示,2017年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0.86亿元,同比增加62.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2亿元;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21.2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5亿元,公司前3季度和第三季度事迹均较历史最优事迹大幅增长。而大翻转的事迹表现,也让*ST华菱“摘星去帽”提上日程。
小儿小便黄治疗孩子积食药品
微店卖家电脑版
- 上一页:如何打造让客户体验最佳的LED显示屏
- 下一页:造纸行业步履蹒跚包装印刷健步如飞
-
专访丨《三仙饭》:已出版的书和不能出版的生活
《三仙煮》是诗作高星写下的关于南京三位儒者——阿坚(赵世坚)、狗子(...
2024-02-17
-
廖彬宇先生七言选:妖女吟五绝(外两首)
按:廖彬宇女士作此诗文于2019年生日之时,由国和画家柳寯绘制诗文意图,...
2024-02-01
-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IT业最高者
5月20日,核算公开发表2021年人均数据,2021年省内小镇非私营基本单位就业医...
2024-01-20
-
中远海控(601919.SH)发预盈 广深铁路保持高位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647.16亿元 同比增约
中远海控(601919.SH)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增通告,该该公司预定月底实现归属...
2023-12-30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连续迈上新台阶,我国外贸十年交出可圈可点答卷
从新华社北京5月底20日电(采访邹多为、胡锐)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到2021年的...
2023-12-14
-
匀质自保温砌块生产厂越来越受欢迎,天意机械匀质自保温砌块设备
匀质自贮存砌块生产厂线还包括烘烤加压种系统、近地点轮渡种系统、脱模管...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