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转移技术获新进展LED应用市场将呈M

激光设备2019年09月27日

  Micro LED技术被炒得震天价响,俨然是次世代的显示技术霸主,更是2018年的显示明星。但是,目前Micro LED依然存在许多的困难,不管是制程技术、检验标准,或者是生产成本,都与大量商业运用有着很大的距离,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导入大量生产,以下降其制造成本,而此1环节被称为“巨量转移”。

  要理解巨量转移,当然要先知道什么是Micro LED,和它跟传统的LED有何不同之处。Micro LED的英文全名是“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中文也就称作是微发光二极管,也可以写作“μLED”。

  与一般LED最大的不同之处,固然是尺寸。但是多少的尺寸才能称作Micro LED,目前仍未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都是制造商各自表述的情况。以台厂晶电的定义为例,一般的LED晶粒是介于200—— 00微米(micrometer, μm),Mini LED(被称为Micro LED前身)约50——60微米,而Micro LED则是在15微米。

  μLED完胜所有显示技术,成本与量产是唯一挑战

  由于晶粒尺寸的差异,其各自的运用也就有所不同。一般的LED芯片以照明与显示器背光模块为主;至于Mini LED则也将会运用在背光应用上,但会是在高阶的消费产品,或者是车用市场,如群创光电的AM miniLED就是应用在车用显示上;至于Micro LED,其运用概念跟前两者则完全不同,将会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而它的竞争对象则会是OLED。

  从技术规格与运用概念来看,μLED在亮度、反应速度、电耗与耐用度上皆完胜目前市面上的显示技术,几乎可以说是具备完全取代LCD和OLED显示的潜力,但唯一的问题就是其生产成本与量产的能力。

  目前μLED最大的生产挑战就在于如何把巨量的微米等级的LED晶粒,透过高准度的设备,将之布置在目标基板或者电路上,而此一程序被称为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

  事实上,巨量转移是一个学术名词,常常用于物质处理流程的工程设计上,它涉及物理系统内的物资或粒子的扩散和对流。

  更具体的说,巨量转移是在描述一个化学或物理的机制,它是一种运输的现象,它意指大数量的点(分子或粒子)从某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它可以是单一阶段,或多重阶段,且涉及一个液体或者气体的阶段,有时候也可能在固体物资中产生。

  一个经典的巨量转移范例,就是水的“蒸发”,透过蒸发现象,能让大量的水份粒子移动到另一个物资上,同理,散布也是如此。

  如何搬运数千万颗微米级LED晶粒的挑战

  而用在μLED的生产上,就是要把数百万甚至数千万颗微米级的LED晶粒正确且有效率的移动到电路基板上。以一个4K电视为例,需要转移的晶粒就高达2400万颗(以4000 x 2000 x RGB三色计算),即使一次转移1万颗,也需要重复2400次。

  台工研院目前也正在着手研发巨量转移的相干技术,而主要负责的单位则是电子与光电系统研究所。电光所所长吴志毅博士就表示:“目前LED与显示面板的制程已相对成熟,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将如此大量的μLED晶粒进行转移。”

  吴志毅博士指出,虽然生产微米级μLED晶粒不易,但仍是有设备可以做到,只是良率与产量的问题,例如红光LED微缩至微米级会有硅材质易碎的问题,但还是有法可行,唯有巨量转移目前仍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就因为巨量转移的良率与效率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因此目前包括苹果、三星和索尼都正积极研究突破之道。

  吴志毅博士表示,要达成巨量转移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产生一个作用力将μLED晶粒精准的吸附起来,然后将之转移到目标背板上,再精准的释放。而可以使用的原理有:真空、静电、沾黏、UV和电子作用等。

  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良率可以达到多少,和产能是不是合乎本钱。

  如果不考虑产能的话,透过目前的转移装备,如Pick——and——Place的方式,也是可以制作出μLED显示面板,但其本钱将会非常昂贵,除非对于价格很不敏感的客户和运用,否则很难有商业发展的空间。

  目前已有几家业者宣布其在小尺寸面板上取得初步的成功,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镎创科技(PlayNitride)、晶电、苹果收购的LuxVue、日本的索尼,以及韩国的三星,但这些业者皆没有泄漏其转移的情势与技术,固然产量与产能也没有公布。

  而在今年CES 2018展上,三星展示的146吋Micro LED电视“The Wall”,其是使用模块化拼接的方式,达成了大尺寸面板效果。

  相较于μLED急需巨量转移技术来解决其量产的问题,晶粒尺寸在50——60微米间的Mini LED则完全可使用既有的生产装备来进行量产,因此目前的LED制造商皆先选择投入此1过渡的产品,甚至三星和索尼先前发表的Micro LED产品,可能都是属于Mini LED等级并透过现有设备来生产的产品。

  这些国际大厂频频的动作当然引来市场的关注,但在μLED技术的研发上中国台湾其实并没有落后,乃至还可能有超前的机会。台工研院早在2009年就开始投入μLED技术的研发,只是一开始没有要往主流显示应用发展,但随着市场与技术的演进,也逐步意想到其市场的潜力。

  “当时我们认为OLED可以,LED也一定可以。”吴志毅博士说道。

  他指出,理论上,LED能够取代目前所有的OLED显示产品,唯一的问题就是制造成本和所谓的C/P值,如果做出的产品售价居高不下而乏人问津,那就没有发展的价值。几年前的OLED电视几乎就是这样的情形。

  而对于巨量转移技术,吴志毅博士则透漏,目前台工研院也已有相关的解决方案,但他仍没法透漏相关的信息,仅回应今年将会有相干的技术发表,请大家拭目以待。

  但他认为,目前巨量转移最可行的制程还是在6吋到8吋晶圆上,并以小尺寸的显示运用为主,大尺寸的显示运用只能透过拼贴的方式来进行,才能解决生产成本的问题;至于使用的技术情势,则是会是以吸附转移的方式,也就是利用静电、凡得瓦力或其他的作用力来转移。

  μLED应用市场将出现M型化发展

  也由于转移的技术不容易,且产量和良率受限的原因,因此μLED的应用市场将会出现M型化来发展,也就是先从极大和极小的两个尺寸开始,最后才会逐渐往数量最大的消费性电子和电视的尺寸来发展。但能不能发展至主流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甚至取代目前的OLED电视或LCD电视,则需视届时的生产成本。

  吴志毅博士表示,由于LED的特性就是发光面积小于元件面积,因此非常适合以拼接的方式来生产超大尺寸的显示面板,尤其是户外或者是公共空间的大尺寸显示屏,再加上这些运用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因此将会是μLED显示的第一个商用市场。

  而接在超大尺寸以后,就会是超小型的显示应用,例如穿着式和AR/VR装置,尤其是AR和VR。吴志毅博士表示,μLED的高亮度、低功耗和高反应速度特性,非常适用于这些应用,不仅能克服日光下显示的问题,也能改良电耗,同时也能满足游戏的高速显示需求。

  只不过吴志毅博士其实不认为μLED会大量进入消费性电子市场,尤其是一般的家用电视市场。他认为,目前μLED的生产成本仍十分昂贵,就算制程成熟,也是会高于LCD面板甚多,就算显示性能极佳,也不易说服消费者购买,因此仍需一段时间来视察。

  但至少现在可以清楚的知道一件事,就是在巨量转移技术成熟之前,μLED的产品和运用都距离实际商用市场十分遥远,最快也要等到今年下半年以后,才会有更具体的技术细节被揭露。而在那之前,所有关于μLED的一切,恐怕都只是个愿景和话题而已。

如何用手机开微店
微店的运营模式
小孩老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相关阅读
本科学历请注意入户广州方法推荐,你值得拥有!

毕业生不限是不必值得注意通过学历落户肇庆的,因为根据肇庆入户政策规定...

2023-09-29
为什么世界上没进化出会喷火的脊椎动物?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而且还烫嘴

天王星上的物种有很多很多,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家庭变成带鱼,经过漫长的...

2023-09-18
少和这3种人在一同,不管你多么有钱有势!多少人败在这上面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情”, 在经常跟室友感情的过程里面, 并不是自已都...

2023-09-05
Mac电脑中如何另设清空废纸篓时不提示?

在运用于Mac软体的过程中会,当我们移走未成纸篓时,总会弹夹成提示框,可...

2023-09-04
人到中年,要追求内在,这样子才会美貌座右铭

董卿却说:“爱人20岁之前的样貌是天生的,20岁在此之后,就靠自己重塑,...

2023-09-02
130平简装却很贵的新房,进门就把人迷住了,不了做电视墙也很漂亮

130平简金属制却很裕的另行房,进去就把人吸引住了,不想好好的电视墙也很...

2023-08-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