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五金之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内燃机2019年09月19日

  ■人物

  徐才

  ■档案

  他被称为“金沙五金大王”。在上世纪60年代,胆大有才的他偷偷地带着村民们干起了五金加工,终究成绩了国内首批“万元户”。而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敲锣打鼓贺富”故事,就曾发生在他的家中。

  说起徐才这个名字,金沙五金加工业的业内人士都会尊称其一声“师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是高级技工的他因为对家乡的情谊,决然带着技术和户籍返乡,领着乡亲们“悄悄”地搞起了小五金作坊。

  这一在当时看似“疯狂”的举动,却让南沙大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在徐才返乡10多年后,南沙大队这个昔日的贫穷小村落,一跃成为了当时的全县首富村,徐才家也成为了南海县第一个“万元户”,并成为了南海的“贺富”传奇。不仅如此,在徐才的影响下,五金厂也开始在金沙遍地开花。

  由于乡情携技术回乡办厂

  犹如一代又一代南粤工匠故事的开端一样,徐才在1 岁那年,被送去了广州做五金学徒。经过好多年的摸爬滚打,小小年纪的徐才渐渐成长为1名高级技工,并有着一份在当时来说相当不错的薪水。

  但徐才却有更多的想法,他觉得做生意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南沙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副业,村里每年收入其实不高。看到村里的窘迫,当时在广州工作的徐才每次回乡,都会和村干部讨论“致富经”。

  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当时,南沙村党支部书记冼伟从广州请回了在广州钟表厂担负技术工人的徐才。因而,徐才请了 个月的假期,带着技术,从广州回到了乡下,帮大队弄起小五金作坊。

  可“一贫如洗”的乡下毕竟不同城里,既没设备也没材料。面对残暴的现实,徐才也绞尽了脑汁。但很快,他便想出了解决办法。他先是从广州的厂里借来1台机床,然后还利用自己的关系买了一些装备和原材料……根据《金沙镇志》记载,南沙大队在1962年开始弄五金业,并诞生了第一家社办五金厂。

  经过前后六年的努力以及在徐才的指导下,南沙五金厂的生产、销售才开始走上正轨,并办得越发红火。这下,让徐才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他更是义无返顾地放弃了在广州的工作,把户口迁回了南沙村,继续和村民们一起创业。

  致力发展用五金业带领村民致富

  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而造成的商品短缺态势,南沙五金厂生产出来的小五金产品一经面世,便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陆续有外地客户找上门来求购产品。与此同时,为了继续扩大工厂的销售门路,时任厂长的徐才也频频北上去推销。

  徐用芬是徐才的小女儿,她至今还记得,自己之前常常帮老爸跑腿开证明,买机票。“他后来跟我们说,自己除了西藏没去过,哪都跑遍了。”徐用芬说。

  徐才的东奔西跑,不但给厂里接了不少定单,也给村民们创造了不少“洗脚上田”的机会。愈来愈多的村民,包括徐才的子女开始到五金厂里工作赚钱。“那时我家兄妹7人都在五金厂干活,3姐干活是全村最快的,常常20天就完成全月的任务,我自己放学后或假期,也会到厂里帮忙。”徐用芬说。

  凭仗着这一当时十分前卫的制造业,到了1980年,南沙村不仅成为南海县首富村,徐才家的财产也到达1万元,成为南海县第一个“万元户”。同年1月18日,《南方》头版头条以《富甲全县的南沙大队》为题报道了南沙村的经验,轰动全省。

  尔后,南沙大队更加斗志昂扬,加大对五金业的发展力度,当年又夺取了全面丰收,社员年人均分配929元(不含奖金),再次成为全县首富村。所以,1981年1月26日,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再度带领机关干部到南沙大队贺富。

  “我们家当时的东芝彩电,是托朋友从香港买回来的,录音机、洗衣机、电饭锅、摩托车……那些大城市流行的东西,我们家全都有。”徐用芬回想,当时领导来村里贺富,访问的第一家就是他们家。

  除带着南沙村走上“致富路”,徐才也常常为南沙附近的五金厂做顾问。当时南沙所属金沙镇,在徐才的影响下,五金厂在金沙镇遍地开花,80年代末,个体、私营五金企业发展至 20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鼎盛时期,全国70%的日用五金都出自这里,而金沙也被称为全国的“五金之乡”。

  默默坚守在五金行业中浮沉

  在徐用芬的印象中,直到家庭联产承包制施行,父亲徐才还一直在南沙大队的五金厂做厂长。后来,一批五金厂技术骨干捉住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机会,纷纭承包集体五金企业。

  但由于当时的公社领导以限制农村副业生产“过热”为由,只给每一个大队发一个营业执照,把五金行业引入金沙的徐才没有承包到工厂。直到198 年,55岁的徐才获发全公社第一个私人牌照,具有了属于自己的五金厂。

  有了自己的五金厂后,徐家决定大展拳脚。徐才负责在外接单,留下其妻子和儿女在家负责打理工厂事务。已嫁人的三女儿,也被徐才叫回来帮忙。年纪最小的徐用芬便跟着母亲,每一个月定期用拖拉机将货送到码头,或者到广州的码头将原料拉回厂里,再跟大哥、3姐一起卸货。“常常要做到通宵。”徐用芬说。

  在这样“里应外合”的发展下,徐才把自家五金厂的发展推向顶峰。1987年,这家工厂有120多位工人,厂里每个月净收入约1万元。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嫁人的3女儿,在父亲的厂里呆了两年后,就出来办了自己的厂。不久后,三个儿子也向父亲提出了分家,于是曾“万元户”的五金厂变小了。

  商海浮沉,大浪淘沙,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徐才选择离开五金行业。

  后来在儿女们的支持下,在2000年,80多岁的徐才又复出“江湖”,重新办起了一家有着十几名工人的五金厂,直到徐才87岁那年,才关掉了这家由他一手筹办的五金厂。2017年,徐才和其妻子双双离世,“父母虽然走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技术,留给我们的精神,我们一直都记在心里。”徐用芬说。

  文/珠江时报

  黄晴雯图片由受访者徐用芬提供

  sourceph" >

  ■人物

  刘振寰

  ■档案

  国际知名小儿脑瘫康复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南海妇幼保健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务院特殊贡献补助。

  刘振寰和他的团队累计为全国各地及海外25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名脑瘫患儿进行了康复治疗,让众多脑瘫患儿得以回归家庭、学校和社会。他的名字被收录在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辞典》内;其研究成果被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授与21世纪医学优秀成果奖;2017年,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语录

  十年如一日开出一朵火花,3十年如一日结出一个火龙果,我只是比别人坚持得更久。

  今年4月,春夏交接时,是广东最宜人的时候,在治疗了全球4万多例“脑瘫儿”后,刘振寰退休了。但是侍花弄草、含饴弄孙的退休式生活并未如期而至。“这半年来,我从未休息过一天。周五晚上飞出去,到全国各地医院讲课、培训,周末晚上飞回来,周一继续上班。”退休后两个月不到,6月1日,在儿童节这个特殊节日里,自称“童心医生”的刘振寰,返聘回到南海妇幼保健院,开始了人生第三次“创业”。

  年,是中国人平均寿命的9分之四,也是刘振寰倾注在小儿脑瘫康复研究与医治时间,未来这个比例也许会更大。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让他终生所创的中西医结合脑瘫康复医治模式遍地开花,让“脑瘫儿”结束“流浪式”医治。于是,他开始了与时间的新一轮赛跑。

  自北向南一个新科室的开张

  1999年11月,刘振寰从山西南下广东。那一年,他刚好41岁,已结束了在美国的进修,掌握了西方的“脑瘫儿”康复治疗术——功能训练,而他自己积累了十年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智障经验,自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急需一方属于他的发挥天地。

  “在当时的山西,百分之八九十的家庭都拿不出两三万的治疗费,也没有专门的儿童康复科。”这是刘振寰心中的痛,看着因贫困而被医院拒之门外的“脑瘫儿”,他空有治病救人之心也无处安置。我国有1000多万的低智儿童,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这是一场数字消灭战,也是一场时间争夺战,因而“出走”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在南海,迎接他的,是南海最新落成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南海妇幼保健院),这里一个全新的科室——儿童康复科,有100多个供他调配的崭新床位,更重要的是,最早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南海,是个开放包容的地方,也是名不虚传的藏富于民之地,“这里的人愿意正视这种病,而且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可以拿出两三万的医治费。”

  他带着两个徒弟,加上医院招聘的5六个医护人员,就这样开了一个全新的科室,一下子就有了 0多个患者。“没有技术人才,只有我自己一个,只能晚上加班加点,培训年轻医生和护士。”以医院为家,成了他二次创业最初几年的真实写照,“每引进一个新的医生,都需要我手把手带,五六年才培养出一支相对成熟的队伍。”

  上下求索自创疗法挑战“不治之症”

  事实上,正由于不忘初心,他才选择了留在更需要他的地方。他不会忘记改变他一生的一句话:“康复1人,救活一家,影响一片,大功大德。”那是支持他多年走下来的精神支柱,那也是他第一次“创业”的出发点。

  1981年大学毕业后,刘振寰进入山西某市医院,成为了1名儿科医生,做的是儿科急救,争分夺秒抢救脑缺氧、脑出血的孩子。“每次从死神手中抢救回一个孩子,都觉得很有成就感。”没想到,他很快遭受到了打击。

  一天,刘振寰抢救了一对运煤司机夫妇的因脑缺氧而生命垂危的孩子,收获了“救命的天使”锦旗。始料不及的是,一年半后,这个孩子再次被送到他面前,只见孩子四肢僵硬,眼光呆滞,发音不清,口水直流,对周围的一切毫无反映。原来,孩子是一个脑瘫痴呆儿!

  “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之前的抢救,只是走完了1小步。一些孩子抢救回来后,留下了脑瘫的后遗症。”更让他难受的是,孩子的父亲因受打击常常半夜三更醉酒后敲他的门诉说痛苦,第二天又打道歉。“万一白天开车出点事怎么办?不行,得救救他。”

  当时医疗界对脑瘫痴呆的传统定论是“不治之症”,年轻气盛的刘振寰只能硬着头皮上。经历了800多只兔子的失败实验,全国20多所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的拜师学艺,终究动物实验成功了,进入临床实践。

  不过,首批医治的有效率仅10%左右,这个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因而,他又到北京医科大学进修,1989年有效率提高到了 6%;以后又到美国、德国、法国进修,取经回来后,便埋头总结回顾分析曾经医治过的500多份病历,终于发现医治有效者大多散布在7岁以下,尤其是 岁以下因脑缺氧、出血、抽风,宫内窘迫,产程延长和早产等引发的患儿,治疗效果最佳。

  1997年,为继续攻克这个世界性难题,刘振寰告别普通儿科,成为1名残疾儿童的专科医生。在不断地摸索中,他自创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医治的有效方法:以莨菪类药物静脉点注为主,辅以头针、穴位封闭等医治,配合服用他自己发明的“低智康复丸”,再进行适当的按摩和功能训练等,在1000多病例中,有效率达到68%,目前已到达了87%。

  六十不退“我多跑腿,结束孩子流浪式求医”

  刘振寰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24小时都不够用”,对全国1000多万低智儿童这个大数字,哪怕一天有48小时、96小时,都不够,更何况,他已成为了该领域的国际名医,被收录在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辞典》内,全球求医者络绎不绝,就在他所在的南海妇幼保健院附近,就有一个特殊群体出没,他们肤色或白或黑或黄,都奔着刘振寰而来。

  “我们科室从一开始八九人,发展到现在110多个医护人员,但每天要面对的患者数量也从 0个增长到了 60多个。”已60岁的刘振寰,深深感受到气力的微弱,“十年如一日坚持,就开出了一个火花。”但就这“微弱”的火花,却是照亮很多家庭的光。

  于是,刘振寰在退休前就谋划了第三次“创业”,“一定要在退休前把年轻人培养起来”,目的是让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不计较将自己终生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不但带博士,还利用休息日、节假日,走遍了广东偏僻地区,到云南、贵州、宁夏、新疆、兰州、青海等地展开义诊、讲课培训……

  在他的努力下,南海妇幼保健院的儿童神经康复科成为了华南地区范围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儿童康复中心,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已成为南海医疗的一张名片,其模式也不断在佛山五区、广东省其他地区乃至其他省份“一生2,二生三……”,他指导和推动了多个地区数十家医院建立起了儿童神经康复科室。“通过我多跑腿,孩子们少跑路,结束流浪式求医生活,还是值得的。”刘振寰说。

  “看到一个个回归社会、学校的孩子,回顾我三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了无遗憾了。”刘振寰也收获了一份最难忘的礼物,许多脑瘫障碍儿童用手指印花印出了“善”字,上面写着:“送给我们最爱的刘振寰爷爷,我们都是您的孩子。”

  统筹

  /珠江时报

  冯上斌文/珠江时报

  李华

  sourceph" >

小便黄有啥办法
宝宝吃什么降火最快
厌食症的怎么治疗
相关阅读
为什么你会为爱情而扭曲

为什么你会为爱人情而改变,只是因为,你厌恶夺去。当你恐惧夺去一个人的...

2024-12-27
深圳要蒸发了?DQ海岸城新店高能来袭,掀起今夏潮cool风暴!

走入DQ在海岸城的新近门超市 流泪满脸问号,这真的不是潮牌超市吗? 润酷...

2024-09-08
关乎大资金动向!科创板“芯片”指数来了,42只样本股名单公布;上交所几大指数也调整,腾讯、美团等权重

A股、公司股票多个极其重要指标公布或修正,这意味着之外的大资金样式也...

2024-06-24
54岁郑钧好可怕,与小16岁娇妻在机场热吻,剪齐刘海刻意扮嫩

过去的服装辅以领域已经形成了用语的品味,相同的用语有相同的品味标准和...

2024-06-02
民间故事:新媳妇回娘家,见继父做荒唐事,相劝不成梦中被骗身

元代大安末年,胡山阳县药王庙山村有个都官叫杨辅大,他膝下有两个女儿,...

2024-05-16
每经14点 | 国家医保局:继续降低乙型肝炎、核酸检测等价格;雄安新区为拟挂牌上市企业提供“一对一管

每经总编:陈鹏程 1丨雄安高新区为拟万科母该公司民营企业提供“PK管家式...

2024-05-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