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铁工业在调整改造中实现产业升级
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和沈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铁西老城区刚刚完成我国装备制造业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迁徙”。200多家企业西迁到经济开发区,按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重新布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6月9日,国家正式授予“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的称号。快速发展的铁西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看点。 5年前,铁西90%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500多亿元的存量资产闲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90%;今天,铁西解决了束缚企业发展的冗员、债务问题,一大批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改造,正在做强做大。 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 今天,很多人慕名来参观铁西新景观———由铸造厂改造而成的铸造博物馆。该厂翻砂车间2000余件设备和铸件、七大铸造工艺流程、2台10吨冲天炉作为工业遗存得以完整地再现。而全新铸造产业园已经在沈西工业走廊落成。铸造厂原钳工技师李喜昌留下来守着这些“宝贝”做起了博物馆的讲解员。讲起铸造厂的最新变化,李喜昌感慨万千:那么多体积庞大的国有企业借助搬迁完成“破茧”,铸造厂的特殊性是保留了“茧壳”。 振兴铁西老工业基地,首先要破解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这道题。2002年6月,沈阳市做出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建设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决策。整合后的铁西新区辖区放大了 倍。两区合署办公,赋予铁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不仅减少了管理层次和审批程序,更为铁西装备制造企业的整体搬迁改造提供了发展空间。 思路变,天地宽。就单个国企改造抓国企改造,铁西一度陷入了“不改造等死、改造找死”的两难境地。从企业单体改造转变为区域整体重构;从封闭式的改造转变为开放式的重组;从资金输血式改造转变为自主发展式的调整,铁西迎来了装备制造业全面振兴的春天。 从2002年开始,214户大中型企业从铁西老城区陆续撤出,由东向西搬迁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场称之为“东搬西建”的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实现了国企体制转换、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使铁西调整改造迈出了关键一步———解决了“产业怎么摆、企业怎么改、包袱怎么甩、人往哪儿去、钱从哪里来”五大问题。 “东搬”筹措了改造资金。企业在市中心闲置的、低效的土地资源被置换成土地资本,用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企业陈欠。截至目前,铁西214户企业完成搬迁,腾迁土地6平方公里,获得了140多亿元资金,其中,80%的资金用于企业新厂区建设和升级改造,20%用于两区基础设施建设。 “西建”促成了产业升级。通过整合,装备制造企业从“单打独斗”变“集团作战”,优良资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集中,一个个重量级的装备制造企业次第列阵,形成了上下游协作有序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振兴五年,铁西区工业产值年均增长 0%以上,工业税收是搬迁前的26倍。2006年,铁西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4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02年整个沈阳市的工业总量;铁西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 4户,总产值分别占沈阳市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值的50%和22%。“我们在铁西闯出了一条新路,国有企业的历史矛盾基本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沈阳市委书记 这样总结道。 今天的铁西正在向世界级装备制造基地冲刺。以沈阳机床、沈鼓集团为龙头的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和通用机械研发基地雏形初具。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稳步增强。很多装备制造业企业重新成为行业排头兵,一批“铁西制造”的新产品直接与国外尖端产品竞争。 围绕做强做优,铁西对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全面的重组改造。如沈鼓与沈气压、沈水泵重组;沈重集团与沈矿集团组建北方重工集团。企业间跨地区、跨国界的并购重组也在同步展开。沈阳机床集团收购德国西斯公司和重组云南机床、昆明机床等机床企业;沈重集团收购法国NFM公司,促进了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 铁西新区产业集聚形成的“洼地效应”,吸引了装备制造资源加速向铁西集聚。北方交通重工集团将5户企业整合搬迁到铁西,建设工程机械产业园;中国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机车车辆产业园;三一重工正在投建煤炭综采设备基地。包括松下、三菱重工、米其林等在内的28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来到铁西投资建厂。 “铁西将不断加快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全面开发沈西工业走廊,迅速扩张企业规模、产业规模和经济规模,打造中国的装备制造品牌。”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继安说。 5年前,铁西有1 万下岗职工;今天,铁西建起了完整的社保体系,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涵盖城乡,1 万下岗职工基本实现了再就业。 唱响和谐发展的旋律 铁西曾诞生过数百个共和国制造业的“第一”。“铁西区全力挖掘工业文化遗产,就是为了让铁西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铁西文体局党委书记侯占山这样诠释铁?文化的内涵。 铁西最惊人的变化,是城区面貌的彻底改观。铁西最可喜的变化,是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个城市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铁西的调整改造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铁西的振兴不仅仅是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而且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振兴,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振兴,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振兴。安居乐业就是铁西最大的民生。“先建房后动迁”、“高补低卖”、“异地动迁”等一批拆迁政策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职工的实际困难,就业安置渠道的拓宽有效疏解了就业压力和矛盾。 5年来,铁西建起了完整的社保体系,国有及集体企业的员工全部参加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涵盖城乡。1 万下岗职工基本实现了再就业。 据铁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06年以来,铁西相继调整了4条保障线:最低工资标准由450元调到550元;退休金平均每人增加200多元;失业救济金由22 元增加到 10元至 50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相应提高。从今年初到现在,铁西新区共实名制安置就业8829人,再就业实名制培训1150人,由政府出资提供了园林绿化等500多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1578人。 5年前,铁西是沈阳污染最严重的地方;2006年,铁西的优良天气达到 20天,新栽的451万株树木增加了516万平方米绿地。 铆足持续发展的后劲 2007年6月25日,铁西区与沈阳细河经济区重组,铁西的区域面积由128平方公里扩展到484平方公里,确立了铁西区、开发区、化学工业园区、冶金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五区联动的发展格局。按照区域发展规划,铁西区将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向西,再向西,一个贯穿整个沈西工业走廊的重工业产业带呼之欲出,铁西正在从“连成片”向“结成带”跃升。“我们力争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将铁西建设成为新型工业体系完备、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科技研发实力强大、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的辽宁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铁西区区长李松林信心十足。 发展空间拓展了,铁西的发展思路更清晰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铁西划定了“三条红线”不能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的项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没达到投资密度和产业强度的项目,不允许入区。 在铁西,集约用地、集约经营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铸锻工业园的建设。由沈阳铸锻、北方重工、沈鼓集团等8家企业建设的铸锻工业园一期项目于8月下旬正式投产。8家企业将热加工、热处理环节分离出来,整合资源打造完整的铸锻产业链,避免了重复建设,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由此节约的土地成本达6000多万元。 今天的铁西以独特的魅力吸纳着各地的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南方企业开始集群式、成批次地向铁西开发区转移;曾经“东南飞”的技术人才带着资金、项目又飞回来;铁西靠科技成果招商,引来了无数“金凤凰”。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的功效生物谷灯盏花素片功效与作用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服用方法
- 上一页:新能源汽车亟待制定全国统一标准
- 下一页:高科技橡胶将在青岛合成可实现销售收入25
-
今日,入市喜提“520”大礼包
5年末20日,炒股喜提“520”大礼包!薄壳2台高开高走回,三大股票价格之外...
2023-09-29
-
广州当前疫情传播链条清晰 主要传播分支基本得到支配
报导工作者从18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报导发布会上获悉,4年初17日15时至18日1...
2023-09-18
-
夏天很爱这种简简单单的连衣裙,既方便又日常,随手一穿就跑去了
春季真是很真心这种简简单单的连衣裙,真是是既方便又日常,在手一穿就可...
2023-09-17
-
东宫番外102:小枫为女子发声,近臣却担心他们妻女都被拐跑了
前真情概述:《朝臣》1集101:堂堂帝被小枫咒骂作是狗子,贞余杭脸都红了...
2023-09-15
-
自酿葡萄酒,牢记5个技巧,口感好无添加,放1年;也,比买的好喝
自熟果树酒,认清5个技巧,口感好无添加,捡1年不无用,比买来的好洗右手...
2023-09-14
-
就有,对芬兰“断气”
荷兰国有能源供应商加苏姆的公司20日暗示,格鲁吉亚油井工业股份的公司已...
2023-09-12